1. 八十讯首页
  2. 区块链

银行对区块链的试水暂时只能是浅尝辄止?

据《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大部分大中型银行都在重点领域发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以实现快速突破。

导言:部分银行区块链的试水暂时只能是浅尝辄止。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刮起一股试水区块链的浪潮。

据《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大部分大中型银行都在重点领域发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以实现快速突破。例如,邮储银行在资产托管业务场景中,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中间环节缩减;招商银行深耕于区块链在清算场景下的应用;浙商银行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应收链平台”,帮助企业盘活应收账款,等等。

相对而言,中小银行则抱团布局。赣州银行、贵阳银行、廊坊银行等十多家城商行于2017年共同发起成立银行区块链技术联盟,并发布首款产品“票链”。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该平台注册用户数已超过5万家,累计为数百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2000多笔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服务,票面总金额超过7亿元。

对于“不竞争则死”的银行机构尤其是中小银行,在市场、客群、渠道、风控等与新金融机构相比均不明显占优的当下,加速区块链的军备竞赛无疑是占取先机的明智之举。然而,区块链炙手可热的另一面,却是市场对其实际落地效果的质疑。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对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一直高度质疑。从今年的博鳌论坛开始,他就反复提出:如果一项技术鲜有实际落地效果却人人说好,不能排除这里有炒作的成分。“从推出至今,并没有听到哪个国家或者哪个公司,真正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实际问题,创造出了新价值。”

“准确说,已经开始解决实际问题、落地实际应用,但要谈规模效应和商业效果还为时尚早。”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一峰表示,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新技术所需的人、才、物的匮乏,使得部分银行对区块链的试水暂时只能浅尝辄止。

央行带头

近几年,区块链技术已成为全球银行业最热门的创新领域之一。这种技术被寄予厚望,期待其能改变固有的交易流程和记录保存方式,建立互信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业务效率。

带动这股潮流的,首先是包括中国央行在内的各国央行。早在2015年,央行体系的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团队开始重兵布局区块链技术,并在2016年正式组建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

2017年央行动作频频。去年1月29日,央行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旨在研究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发展,确保区块链技术的潜力能够被最大限度地用于我国金融行业;2017年6月区块链数字货币今日头条新闻,央行在《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宣布推动区块链发展。另据媒体报道,仅2017年一年,央行就提交了近70项基于区块链的专利,中国或已成为全球提交最多的基于区块链专利的国家

央行的布局仍在进行中。2018年3月26日,央行宣布成功建立区块链注册开放平台(BROP)。

“除去看好技术本身,央行对技术研究的带动效应也非常明显。”一位国有银行科技部门人士说,该行从前年起就花大力气研究区块链,原因之一就是央行布局数字货币研究等举动的带头作用。

据《财经国家周刊》梳理,国内多家银行均已试水区块链应用。工商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完成了金融产品交易平台的原型系统建设;建设银行的区块链系统完成了首笔集团内跨境国际保理业务;农业银行与趣链科技宣布打造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e链贷”,并完成首笔线上订单支付贷款;中国银行上线区块链电子钱包(BOCwallet)的iOS版;招商银行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全球现金管理业务等等。

总体上,区块链技术当前主要聚焦于多方参与的信用交易、信息传递领域,如国内信用证(银行根据买方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责任的书面凭证)、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票据交易、直联清算、资产托管、联合放贷等场景。

“但这些应用还相对粗浅。”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专员张哲宇认为。各家银行大多基于区块链的技术特性,相对简单的采用既定的私有链和联盟链开展业务,在具体实践中较难实现技术创新。此外,区块链技术在相关场景中的应用基础还不成熟,配套措施和法律法规也还欠缺。“银行大规模开展区块链应用区块链数字货币今日头条新闻,还需要较长时间。”

小步慢走

“主要问题在于,目前的很多区块链项目局限在某一个垂直领域,而只有多行业多领域连接,才能真正产生价值。”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一峰说道。

多位受访者均表示,票据有可能是区块链最先在金融业实现突破的领域。但即使在票据领域,目前发展也颇有局限。

早在2016年12月,央行主导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的全生命周期登记流转和基于数字货币的票款对付(DVP)结算功能就已全部实现,意味着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系统开发成功并达到预期目标,显示数字货币在数字票据场景的应用验证落地,并与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数家试点银行进行了网络试联通。这一由央行牵头并自主创新研发的重大金融科技成果,曾被市场评价为“中国央行将成为首个研究数字货币及真实应用的中央银行”,并率先探索了区块链在货币发行中的实际应用。

三个月后的2017年2月,该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2018年1月25日,中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团队承接并组织开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平台在票交所成功进行实验性生产。

但2017年至今,这一“根正苗红”的区块链票据试点却进展较缓。

“现在只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等几家银行中做小范围的尝试。未来设想中,所有银行将处理票据的过程上传到链上,企业登录APP就可以查询到票据流转的每一个动作。”知情人士介绍,“金融行业的创新普遍比较谨慎,通常在小范围内反复测试、应用之后,才能大规模推广,以防止意想不到的风险。”

换句话说,在中央高度重视严控金融风险的当下,银行普遍选择谨慎前行。比如,先与另一家银行同业协商达成跨链互联,进行小范围尝试,比如民生银行与中信银行合作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微众银行与华瑞银行联合开发区块链应用系统,用于微粒贷联合贷款的结算和清算。然后再根据尝试效果定夺下一步举措。

但如果想要进一步扩大共享范围,就会发现步履艰难。“一是其他银行对于业务互通缺乏动力,二是两家银行达成的智能合约,其他银行未必认可。”前述银行金融科技部人员说。

也有一些银行以项目为基准进行了探索,与自己的相关合作方达成联盟。比如邮储银行已经将区块链应用于资产托管领域,以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共识机制等四大机制为技术基础,选取了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投资顾问、审计方等五种角色共同参与资产托管业务场景。再比如,中国银行西藏分行应用“西藏扶贫资金支持保障系统”,组成中行、农发行、用款单位等多节点联盟链,尝试将扶贫资金审批和使用全流程上链。

“区块链的使用模式与传统模式大不相同,不可能单靠科技就能把项目做好,一定是业务和技术相互融合。”一位银行科技部区块链项目负责人说。

他进一步解释,区块链项目的业务效果由多种因素决定,除了自身的技术水平之外,还包括与业务团队的配合程度、合作伙伴的技术水平等方面。目前大部分银行的区块链项目还处于尝试阶段,安全和效率都有待优化,尚未有明显的实际效果。

是非之争

区块链以数字化为基础,在诸多业务上的确可以解决痛点。这已经是市场的共识。以政银、银企、企企之间的签约为例,目前基本借助纸质合同,通过盖印章来增信,随后再邮寄给对方,难免存在造假可能且效率低下。一旦区块链实现了数字签约,则可以避免传统签约的诸多不足。

但并非所有业务都适用于区块链。比如按照国家规定,增值税发票的留存与传递须为纸质,区块链只能通过扫描件的链上流转来提高相关业务的处理速度,而不能替代线下的纸质凭据。

多位受访者表示,现在正处于传统IT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博弈期。传统IT技术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实际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则可能在未来实现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大规模的协作。

“在银行业务上,区块链技术能做的事情,其实传统的IT技术都能做。前者的本质是一个提高效率和增信的过程,把一些环节缩短甚至消除了。”在银行业区块链应用研讨会上,邮储银行信息科技部区块链项目负责人钟亮说。

业界甚至有反对区块链应用于金融的声音存在。其中以盛松成的观点为典型,他认为:第一,区块链不能和货币相结合,因为它最大的特点是去中心化,但货币政策是全世界各国的主要经济政策之一,不仅不能去中心化,还要以国家对货币发行的垄断为基础,这在长时间内都不可能被颠覆;第二,区块链技术不宜和金融相结合,因为从现有市场情况看,区块链对提升金融效率没太大帮助;第三,区块链如果要应用,最好用在实体经济上,比如可以利用其不可篡改的特点,在艺术和考古鉴定方面发挥作用。

“技术革新的力量早已不可阻挡。” 前述银行科技部人士说,与其争论“是与非”,不如脚踏实地探索下应用之道。

张哲宇的建议是:银行当前应合力部署区块链技术应用。一是主动拥抱国际国内现有的区块链联盟,优先选择具有官方背景的联盟组织,以便在行业标准制定过程中确立自身话语权;二是充分汇聚银行的集团内部力量,包括银行部门及非银部门(如租赁、基金、信托、保险等),合力组建区块链的研究和实践团队,避免出现“单个部门单点作战”的低效率布局模式。

本文紧供阅读参考,请自行核实其真实性。发布者:小八,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80xun.com/qukuailian/6196.html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